海创云视野

为您传递最新政策、行业资讯、干货分享,不妨来充个电吧

姚洋:武汉未来会取得更大的发展,制造业这个基础不能丢

2019-05-16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长江日报

5月15日,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受聘为长江财经智库专家后,在“芯"驱动高端论坛暨2019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(武汉)论坛上,围绕我国经济的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做了40分钟的主题演讲。

今年55岁的姚洋是著名经济学家、“中国经济50人论坛”成员,他长期研究中国制度转型、经济增长以及农村发展等,广受学界和社会欢迎。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时,姚洋表示,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,应适应低速增长,静下心来,提高发展质量,而不要再片面追求数字。

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、长江财经智库专家姚洋做主题演讲

谈转型: 经济是在往好的方向走

“近年来,中国经济结构最大的变化,就是告别了出口导向。”

姚洋介绍,中国的出口总量在2014年达到顶峰(约2.3万亿),如果按出口占GDP的比例算,早在2007年,中国的出口就已经达到了最高峰(约35%)。“出口不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,国内需求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。”

目前,中国正进入“去工业化”阶段。从2010年起,中国工业人口开始下降。工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占比也在下降。服务业已替代工业,成为第一大产业。

“去工业化,并不是说不需要发展工业了,而是要用内涵式增长代替外延式增长,使技术进步成为工业增长的主动力。”姚洋介绍,“去工业化”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特殊现象,而是一个经济体进入中高收入阶段的必然结果。

“这样的情况,在日本和韩国都发生过,日本的转折点1971年,韩国的转折点1988年。和中国一样,日韩在转折之前,都是出口导向,因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开始转型。”

姚洋介绍,当前,中国已经告别投资推动的发展模式,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70%以上。“整体而言,我们的经济是在往好的方向走,以后会走得更好。”他评价。

谈创新: 风口,可能真是一阵风

低速增长时代,中国需要更高的发展质量,需要更多创新。

姚洋表示,中国最忌讳的,是“一窝蜂”似的所谓创新。“前段时间,大家都产生了一种互联网焦虑,好像企业不触网,就要死掉了。大家都在寻找风口。北大EMBA的企业家学员,不少人都因此损失了很多钱。”

他认为,并不是每个企业都需要触网,而应先把企业信息化做好。中国企业家应少一些模式创新,多拿出些“硬东西”,别再寻找“风口”产业。风口,可能真是一阵风。

姚洋表示,“去工业化”开始后,制造业仍将是创新的重点。“世界经验表明,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(地区),有一个共同特点,就是在去工业化开始之后,仍然继续提高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。”姚洋介绍。

“我们要学习德国,有限地去工业化,一步一个脚印,做从1到N的创新。”姚洋表示。

他介绍,创新有两条路,一条是“从0到1”,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,另一条是“从1到N”,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国。“从0到1”让美国走在了世界技术前沿,但也造成了产业空心化,失去了中间就业,造成严重的社会分化。而德国工业就业仍然占到四分之一,制造业出口强劲。

中国的创新模式,应采取“从0到1”“从1到N”两条腿走路:少数城市做高精尖,多数城市做传统产业。

姚洋建议,在去工业化时期,政府不应再主导创新,而应让市场发挥作用。“在工业化时代,大招商、大企业、大项目,一切都大,让中国成为各种第一,而创新不同,风险是很高的,政府根本不知道哪条路径会成功,因此,出台产业政策要慎重。”

谈未来: 中国有后发优势、大国优势

“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,日本经济平均增速超过10%。而1973到1993年,这20年,一下子掉到3%左右。但这20年,却是日本的高光时刻。我们现在,就相当于日本70年代中期。”姚洋表示。

目前,中国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已达2.2%,超过许多发达国家。就连日本,科技投入也只有中国零头。中国许多领域,比如移动通讯技术、AI、一些生命科学领域等,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前沿。

“只要中国经济保持3.7%以上的增速,到2049年,GDP总量就能达到美国的2倍,占到世界的1/3,人均收入达到世界水平的两倍以上。中华民族复兴的梦想就可以实现。”

“科学创新靠两件事,一是人才,二是钱,中国有后发优势、大国优势,创新不是一个问题。”姚洋表示。

他介绍,到去年为止,日本已产生17位诺贝尔奖得主,他们的成果大部分都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做的。“我们有理由相信,中国的诺贝尔奖得主也正在产生中。”

姚洋预测,5~10年之后, 中国将超过美国,成为“世界500强”企业最多的国家。“只要我们保持3.7%的增长速度,到2049年,GDP总量就能达到美国的两倍,世界的1/3。”

姚洋同时表示,中国经济也面临着许多挑战,比如人口老龄化、不确定的世界环境等,需要仔细应对。

谈武汉: 未来会取得更大的发展成绩

姚洋十分看好武汉的发展。“十几年前我第一次来武汉时,这里的城市建设刚起步。今年再来看,城市变化非常大。以前从武昌到机场,坐车要2个小时,现在只需要40分钟,这是一个飞跃,也代表了武汉这些年的发展速度。”

他表示,武汉是中国工业化的发祥地,地理位置优越。过去一度沉寂,而近年来,以光谷为代表,武汉再一次腾飞,“我相信武汉会是除了沿海一线城市之外,国内发展最好、最大、最强的一个新兴城市。”

他建议,下一步,武汉要首先着力对现有的制造业进行提升、改造,同时在光谷等地发展高精尖产业。

“制造业是基础,是优势,武汉不能轻易丢掉,不能像美国一样产业空心化,要把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留下,并用人工智能、自动化等技术进行改造。”

姚洋表示,前几年,中国在创新方面走过一些弯路,特别是互联网焦虑、以及所谓的追逐风口。最近,中央提出高质量发展,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向,把注意力重新转移到实体经济,特别是制造业上来。

“这一转型里,武汉是十分重要的城市,沿海地区很多地方没有制造了,武汉恰恰承担了国家下一步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功能,未来会取得更大的发展成绩。”姚洋说。

来源: 长江日报